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展会报道 > 正文

田沁鑫: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答好“双演”融合这道必答题

2021-09-18 14:27:18

在剧场时,后排的观众不用再担心看不清舞台;在家中,人们能通过手机“身临其境”……长久以来,无论在线上或是线下,剧场演出的效果总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制约而“打折”,想要实现上述的美好愿景,有可能吗?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田沁鑫十分关注科技对于艺术表达的助力作用。“目前,我们正积极尝试让传统的话剧艺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互相‘碰撞’,希望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田沁鑫说。

技术+艺术 智慧剧场丰富现场体验

今年,田沁鑫参与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创作。演出正式播出后迅速“出圈”,“百年初心映党旗”“他看见了”“强军战歌太燃了”等词条频上热搜。田沁鑫认为,《伟大征程》成功实现破圈传播,离不开科技进步给艺术带来的全新改变。

在偌大的国家体育场里展现演员细腻的戏剧表演,难度极高。为此,国家体育场首次架起长达180米的巨型屏幕。“超大的屏幕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画卷。”田沁鑫表示,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助力晚会的艺术表达,为晚会的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我们还借助了‘5G+4K’,对演出进行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让坐在国家体育场里的上万名观众都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田沁鑫回忆道。

《伟大征程》的成功让田沁鑫备受鼓舞。在她看来,科技也能为话剧艺术的许多环节带来新的可能。据介绍,中国国家话剧院即将建成的全国首家兼具创作能力和演出场地的院场一体化“5G智慧剧场”,将助力舞台艺术业态创新和剧场数字化升级。

“我往常看剧场里的戏,总会略感遗憾,因为有些演员的呈现是有损失的。”田沁鑫认为,剧场里的观众并不能全方位看到演员表演,而这也是5G智慧剧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只有买票进剧院的人才能看到我们的演出,未来人们将借助智慧剧场,看到这些作品更高质量的呈现。”

装修后的国话剧场,将包含许多前沿科技。田沁鑫表示,届时,剧场里将会悬挂若干个VR球形摄像机,每个球型摄像机就有逾30个机位,做到无死角的拍摄,“戴上了VR眼镜之后,大家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视角。”

在田沁鑫的设想中,未来,在科技的加持下,观众在剧场的体验将更加丰富。除了舞台上的表演之外,还能欣赏到更多彩的内容。她以话剧《骆驼祥子》为例说道,“祥子拉着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的时候,在他奔跑的瞬间,观众能看到街景的转换。在虎妞和她爸爸说话的时候,观众又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沉浸式的实景表演。”

线下+线上 科技发展促进“双演”融合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剧场演出的线上点播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对此,田沁鑫认为,国家话剧院在做好线下演出的基础上,对于线上演播也应该重视起来。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田沁鑫表示,这给国家话剧院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做到线上演出、线下演播的“双演”融合,是国家话剧院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国家话剧院是艺术的重镇,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我们也希望能将国话的演出通过互联网向全国观众推广。”

在田沁鑫看来,网综、网剧等文艺形式已经比较常见,但话剧演出在网络上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将催生新的文艺业态,这也是建设5G智慧剧场的考量之一,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实践将有效提升线上演播的制播效率与观赏效果。

“不光是剧场里的观众可以获得多角度、多机位、沉浸式的观演体验,线上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家用设备,比如手机、电脑,只要戴上VR眼镜,也都能实现这样的观演效果。”田沁鑫希望,通过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优秀话剧作品能走出剧场,走向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也希望能借此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想要在剧场内外实现这些效果,真正实现“双演”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国家话剧院希望建设全新的戏剧生态,5G智慧剧场只是我们的第一步。”田沁鑫坚定地说道,“新品种、新节目、新创意和新的演出形式,将推动话剧艺术创新发展,适应人们的审美变化和观演需求。”